铁血红颜,辽宫雄后:萧太后传

来源:网络

状态:连载中

作者:顾宏义

主角:

微信阅读


精彩内容阅读

数年后,周世宗在攻占三关之后驾崩。次年(960年)正月,后周大将赵匡胤篡周自立,是为宋太祖。宋太祖与谋臣定下先南后北的统一方略,战略上对契丹、北汉取守势,而专心于攻灭南方各诸侯割据政权,然后再回兵北上,完成统一天下大业。此时当国的辽穆宗胸无大志,此后称帝的辽景宗因内政尚有隐患,故对宋之策略,除出兵援助北汉,或时而攻扰宋之边境州郡外,也未有大的举动。因此,辽、宋之间处于相对平静状态。不过,曾参与高平之战的宋太祖对北汉竟然凭借太原弹丸之地与己为敌,甚感不爽,故还是前后多次出兵攻击北汉,但终因时机还未成熟,太原城坚地险,民风强悍,加上辽军屡屡遣兵马援助,故始终未能得手。

宋军一伐北汉:968年(宋开宝元年,辽应历十八年)七月,北汉皇帝刘钧(刘崇之子)死,其养子刘继恩继立。刚愎自用的刘继恩,几度欲废黜独揽朝政的宰相郭无为,且又因怯弱无能,让郭无为先下手为强,利用混人北汉内部的宋朝间谍侯霸荣等刺杀刘继恩,然后出面杀死侯霸荣以灭口,再扶立刘钧的另一养子刘继元为北汉皇帝。此后,郭无为依仗自己策立天子的功勋,独断专行,引起了刘继元等人愤恨,北汉内部矛盾进一步激化。宋太祖有见于此,认为有机可乘,便不顾既定的“先南后北”统一战略,临时命令大将李继勋、郭进、曹彬等统领河东诸州精兵,军分东西两路北伐太原,很快攻人北汉境内,败北汉兵于铜锅河,连克北汉外围营寨,直逼太原城下,焚烧了太原城之延夏门。新继位的刘继元大为惊恐,一面拒绝宋人劝降,一面遣使向辽求救。辽穆宗虽沉溺于酗酒、游猎而怠于理政,且北汉与辽朝之间因各种利害冲突而存在着颇深的矛盾,但他也深知北汉一旦被灭,那将使辽、宋之间的力量对比向不利于自己之方向转变,所以在接到北汉求援书后,随即派遣大将耶律述烈率军赴援。宋太祖其实并未做好与辽军作战的准备,只是寄希望于内乱的北汉政权不战而溃,故而久攻太原城不下的李继勋等宋将,在获知辽援兵已迫近的消息后,担心腹背受敌,于十一月仓皇退军。北汉军趁机联合契丹兵马杀人宋境,大掠一番后北还。

宋军二伐北汉:能征惯战的宋太祖颇不甘心首次征伐北汉却无功而还,决计再举。次年969年(宋开宝二年,辽应历十九年)正月,宋太祖诏发军储,命诸路军马进屯河东潞、泽、磁等州。二月,宋太祖下诏亲征太原,遣昭义节度使李继勋等部先赴太原,自己率大军随后跟进。鉴于去年未防备辽军赴援而失败的教训,宋太祖预先做了部署,命河北方面宋军严防契丹骑兵乘虚攻扰河北诸州,以威胁宋军主力的侧后,同时任命将领何继筠为石岭关部署,屯兵险要的战略要地石岭关(今山西阳曲东北),以阻击自燕京方向来援的辽兵。但人算不如天算,考虑周详且势在必得的宋太祖,却未曾料到天气会跟自己过不去+当宋军主力进至潞州一带时,却遇到了连绵阴雨,整整耽搁了十八天。到三月中,宋太祖抵达太原城下,筑长围,立连珠寨,四面围攻时,北汉人的守城准备已大体完成。四月,刚刚继承了皇位的辽景宗,虽然首选任务是稳定内政,但得悉北汉的求救要求以后,还是命令燕京地区的辽军兵分两路:一路杀向河北定州,被宋军击退-另一路自石岭关人援太原,但遭到了宋将何继筠的阻击,辽将王彦符等百余人和战马*〇〇余匹被俘,阵亡上千人。当时北汉所凭恃坚守而不降者,一为城坚,二为辽援,所以宋太祖命令宋军引汾水灌城,并将斩获的辽人首级等陈列在太原城下,北汉军民见之“气夺”,但依旧顽强守御。北汉骁将刘继业(即杨业)屡次率兵夤夜出城攻击宋寨,虽都被杀退,却迟缓了宋军的攻势。不久,在河水的多日漫灌和浸泡之下,太原南城一段城墙崩塌,宋军驾小船蜂拥而上,强攻城墙缺口,不料处于绝望中的北汉守军格外顽强,抵死相抗,设法堵好缺口,击退了宋军的强攻,宋军石汉卿、王廷义等悍将战死。宋太祖大为震怒,亲督诸军围攻更急。但经历了四个多月的苦战,宋军的攻势实际已成强弩之末,而天又暑雨,驻兵于潮湿草地之中的宋军士兵多得病,痢疾流行,士气低落。此时,辽北院大王乌珍又率第二批援兵突破宋军的阻击,赶到太原城西,对攻城的宋军形成很大的威胁,并大大鼓舞了太原城中北汉军的士气。无计可施的宋太祖只得听从谋臣的班师建议,宋军再次无功而返。此后,宋太祖又一次掉兵南向,转回到了“先南后北”的既定方略上来。本已穷困已极的北汉,因获得了宋军匆忙撤退时遗弃的大量军资,而“赖此少济”,但终究元气大伤,再也不能对宋朝形成实质性的威胁。

您的位置 : 小说> 小说库> 铁血红颜,辽宫雄后:萧太后传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