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小说> 书库> 刑天记

刑天记

来源:网络

状态:已完结

作者:梅如筠

主角:

微信阅读


精彩内容阅读

姑苏城西六七里远近,有个去处,一座古旧的单孔石桥,横跨在京杭运河之上。这便是因唐朝诗人张继的一首《枫桥夜泊》,而闻名遐迩的枫桥。枫桥两岸,乡民屯聚而居,形成了一个村落,因桥得名,便称为枫桥村。

枫桥村虽名为村落,但因此处,自古便是江南水陆交通要道,故而居民越聚越多,村墟越建越大,沿运河两岸,房屋商铺栉次鳞比,竟绵延数里,人烟阜盛,绝不亚于平常县治的繁华,而运河中更是舳舻相接,帆帷连云,南来北往,日夜不息。

这日已是黄昏,残阳如血,将运河碧波染得一片通红。几点归鸦远远地飞过,凄冷的夜风中,偶尔传来两三声哀啼,为这个国殇民难的多事之秋,更添得几分凄凉和不安。

枫桥村外,并行运河的官道上,一位中年书生负着手,手中拎着一个酒葫芦,踱着步,慢慢往村中而来。路上逢着一位挑着柴薪的老汉,远远地和他打着招呼:“王先生,这就散学了?”

那书生哈哈一笑,道:“散了,早散了。”

那挑柴老汉问道:“这早晚了,先生这是往哪里去呢?”

那书生道:“这两日夜间寒气重,腰腿上的老毛病又犯了,去前面村里打点酒,祛祛寒。马老爹,你家小虎可大进步了哟。”

那马老爹笑道:“还是先生教导的好,不然像我们这山中水里捞食儿的人,哪里有这福分,去读书认字呀。王先生,我家就在前面不远,您若是不嫌弃,就去我家喝上两钟,怎样?”

那先生微微一笑,道:“不麻烦你了。”

这先生却是何人?这还得从十九年前说起。

这王先生名通,字博儒,籍贯福建福州府,祖上一直在衙门里当差,做一些主薄、教授等闲散职位,虽不算钟鸣鼎食之家,却也是礼仪书香门第。这博儒先生自幼聪慧,琴棋书画,无所不通,文章也做得好,十六七岁上,就在省试中取得第一名,二十岁那年,万里迢迢赶赴东京汴梁,参加礼部会试,正是英雄年少,春风得意。原以为春闱一战,必能高中,自此天下扬名,出宦入仕,一展宏图。因而在进行策论考试中,引经据典,针砭时弊,词句犀利,痛快淋漓地作了一篇锦绣之文。不料当时朝政,却被蔡京、童贯等一干阿谀谗佞之辈把持着,主考官焉敢取这样的文章?反而将试卷转交给了蔡京,蔡京大怒,以“诋毁朝廷、诽谤良臣”的罪名,将他拘到开封府,一顿板子,几乎不曾打死。幸得几位在朝中做官的同乡,怜惜其才,上上下下使银子打点,百般周全,才勉强救转一条性命。

如此一番折腾,东京城里是没有他的容身之地了,没奈何,这博儒先生只得拜谢了几位同行,带着他们周济的几两银子,凄凄惨惨地返道回乡去。可怜一介书生,平日里也是娇养惯了的人,身体底子原本单薄,这一顿打伤,已是大伤元气。所以这一路,走走歇歇,吃药疗伤,待过得长江来,竟已走了两三个月,身上的盘缠也使费得精光。没奈何,只得在枫桥村西,一处四面漏风落雨的城隍庙中暂且栖下身来,写一些字画变卖,来筹措盘缠。

您的位置 : 小说> 小说库> 刑天记
返回顶部